当前位置:首页  >  新闻资讯  >  浮游菌采样器规范操作确保微生物监测精准性

浮游菌采样器规范操作确保微生物监测精准性

更新时间:2025-07-24  |  点击率:31
  浮游菌采样器是用于监测空气中浮游微生物浓度的专业设备,广泛应用于制药车间、洁净实验室、医院手术室等对空气质量有严格要求的场所。遵循规范的操作规程,是保证采样数据准确、可靠的前提,以下详细介绍。​
  一、操作前的准备工作​
  首先需检查浮游菌采样器的性能状态。查看仪器外观是否完好,采样头、培养皿支架等部件是否清洁无破损。接通电源,开启设备,确认显示屏、抽气泵、定时器等功能正常,采样流量稳定在设定值(通常为 100L/min),若流量波动超过 ±5%,需进行校准或维修。​
  其次是采样介质的准备。根据监测标准选择合适的培养基,如营养琼脂培养基(NA)用于一般细菌监测,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(SDA)用于真菌监测。将培养基融化后,在无菌操作条件下倒入无菌培养皿,每皿约 15-20mL,待培养基凝固后,标记采样地点、日期和编号,倒置存放于 4℃冰箱中备用,保存时间不超过 72 小时。使用前需将培养皿取出,平衡至室温(20-25℃),避免因温度差异导致冷凝水影响采样。​
  环境准备同样重要。采样前需关闭采样区域的门窗,停止人员流动和空气净化系统以外的设备运行,使环境处于稳定状态,通常需提前 30 分钟准备。若为洁净室,需在空调系统正常运行一定时间(如 1 小时)后再进行采样。操作人员需穿戴无菌服、口罩、手套,避免自身携带的微生物污染采样环境。​
 

浮游菌采样器

 

  二、具体操作步骤​
  1、采样点布置:根据监测区域的面积和布局,按照相关标准确定采样点数量和位置。采样点应均匀分布,避开通风口、墙角等气流死角,高度一般与呼吸带平齐(距地面 0.8-1.5m)。将采样器平稳放置在采样点,调整采样头高度,使其与培养皿处于同一水平位置。​
  2、无菌操作装样:在无菌操作台上,打开培养皿包装,去除上盖,将培养皿放置在采样器的培养皿支架上,确保培养基表面无气泡、无杂质。盖上采样器的防护盖,避免采样过程中外界污染物落入培养皿。​
  3、参数设置:根据环境洁净度等级设定采样体积和采样时间。例如,A 级洁净区通常设定采样体积为 1000L,B 级区为 500L,具体可参考相关标准。在采样器上设置好参数后,再次确认采样流量,确保与设定值一致。​
  4、启动采样:按下采样启动键,设备开始抽气,空气中的浮游微生物随气流撞击到培养基表面。采样过程中,操作人员需远离采样器,避免干扰气流;禁止打开防护盖或触碰培养皿,防止污染。若采样过程中出现异常(如设备异响、流量骤变),应立即停止采样,记录异常情况并重新采样。​
  5、采样结束处理:采样完成后,设备自动停止运行,操作人员在无菌条件下取下培养皿,迅速盖上盖子,做好采样记录(包括采样时间、环境温度、湿度、采样体积等)。将培养皿倒置,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,细菌培养条件为 30-35℃,培养 48-72 小时;真菌培养条件为 20-25℃,培养 5-7 天。​
  三、操作后的处理与维护​
  采样结束后,关闭浮游菌采样器电源,拆卸采样头和培养皿支架,用 75% 酒精棉球擦拭采样头内外表面及设备外壳,去除可能残留的微生物。对于可拆卸的部件,可进行高压蒸汽灭菌(121℃,20 分钟)处理,确保下次使用时无菌。​
  培养结束后,对培养皿中的菌落进行计数,按照标准方法计算每立方米空气中的浮游菌浓度(菌落数 ÷ 采样体积)。若培养皿中出现蔓延菌落或异常菌落,需记录并分析原因。实验废液和用过的培养皿需按医疗废弃物处理规定进行灭菌处理,避免造成环境污染。​
  定期对浮游菌采样器进行维护保养,包括清洁空气过滤器、检查抽气泵密封性、校准采样流量等,建议每 6 个月进行一次流量校准,确保仪器长期处于良好工作状态。同时,做好设备使用记录和校准记录,存档备查,为微生物监测的质量追溯提供依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