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自动菌落分析仪原理与操作规程【优云谱】←点击前方链接进行详细了解
全自动菌落分析仪是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自动化检测设备。其工作原理首先通过高分辨率成像系统获取培养皿的数字化图像:仪器内置2000万像素彩色相机,在360°环形四色LED无影光源照明下,配合全封闭暗箱消除环境光干扰,确保采集到菌落轮廓清晰的原始图像。

在图像处理阶段,设备运用专业算法对图像进行分割识别。系统通过边缘检测、颜色区分和形态学分析等技术,准确识别每个菌落的边界,即使对于紧密相邻的黏连菌落,也能通过智能分割算法实现精准区分。仪器特别配备了多种专用计数模式,可针对不同特性的菌落(如微小菌落、荧光菌落等)采用识别策略。
标准操作规程
准备工作阶段,需先开启全自动菌落分析仪电源,启动控制软件,进行系统自检。将待测培养皿平稳放置于载物台中心位置,关闭仪器门扉确保全封闭检测环境。
参数设置时,根据样本特性选择相应的计数模式。
对于常规细菌菌落,可选择"分散菌计数"模式;对于真菌等易形成扩散性菌落的样本,则适用"黏连菌计数"模式。同时需设置合适的培养皿直径和稀释倍数等基本参数。
图像采集过程中,通过软件界面启动自动成像程序。
全自动菌落分析仪将根据预设的光源方案自动调节照明条件,获取对比度的菌落图像。
对于特殊样本,如需要荧光检测的大肠埃希氏菌,可启用366nm紫外光源进行拍摄。
结果分析阶段,系统自动完成菌落计数后,操作人员应进行必要的人工复核。利用软件提供的编辑工具,可对误判区域进行手动修正,添加遗漏菌落或删除非菌落颗粒。确认无误后,系统将自动生成包含菌落形态参数和统计数据的检测报告。
质量控制要点
为确保全自动菌落分析仪的检测准确性,需定期进行性能验证。包括使用标准菌落板验证计数精度,通过尺寸标定板确认测量准确性。每次检测完成后,应及时使用254nm紫外灯对样品腔进行消毒处理,避免交叉污染。该仪器通过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和智能化的图像分析,实现了菌落计数工作的规范化和自动化,为微生物检测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。